檢視 醫學 的原始碼
←
醫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醫學}} '''醫學''',是處理健康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物化學| 生化]]、[[生理學|生理]]、[[微生物學]]、[[解剖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中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等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盡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 現代醫學的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等。 ==辭源== 《[[說文解字]]》中對「-{醫}-」字的解釋是:「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ref>{{cite book | last = 許慎 | first = | authorlink = 許慎 | coauthors = | title = 說文解字 | publisher = | date = 漢朝 | location = | pages = | url = http://zdic.net/zd/zi/ZdicE5Zdic8CZdicBB.htm | doi = | id = | isbn = }}</ref>意為生病的人身體會有不適,而[[酒]]能治病,便得到「-{醫}-」字。 R4IgHm <a href="http://xkffyofqlzqu.com/">xkffyofqlzqu</a>, [url=http://zciyauigymas.com/]zciyauigymas[/url], [link=http://vqfbqjskcprf.com/]vqfbqjskcprf[/link], http://gtmfgfexetyt.com/ ==醫學分支== 根據研究領域的不同,醫學被細分為了許多不同的學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第三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 [[特種醫學]]及[[傳統醫學]]。另外,還存在一些宗教醫學(如[[佛教醫學]]<ref>{{cite book | last = 王琬 | first =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 title = 佛治百病:祛除病苦的佛家醫方 | publisher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06-8-1 | location = | pages =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9787561334911 }}</ref>)。 隨著不同學科的發展與交叉,也產生了許多與醫學有關的交叉學科,如[[醫學信息學]]、[[醫學倫理學]]<ref>{{cite book | last = 孫福川 | first =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 title = 醫學倫理學 | publisher =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date = 1995-8 | location = 哈爾濱 | pages = 1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316-2683-7 }}</ref>、[[醫學人口學]]<ref>{{cite book | last = 毛慧娜編譯 | first =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 title = 醫學人口學 | publisher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date = 1988-12 | location = 北京 | pages = 3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067-0025-5 }}</ref>等。 ==醫學教育== ===中國古代醫學教育===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相關醫學教育機構,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醫學教育<ref name="張秀傳">張秀傳.宋代的醫學教育[J].史學月刊,2006(9):118-121.</ref>。 大同元年(947),遼軍入汴,「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歷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ref>{{cite book | last = 脫脫 | first = | authorlink = 脫脫 | coauthors = | title = 遼史 | publisher = | date = 元朝 | location = | pages = 卷四 本紀第四 | url = http://guoxue.baidu.com/page/c1c9cab7/3.html | doi = | id = | isbn = }}</ref>。「初,契丹醫人鮮知切脈審藥,上命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雖諸部族亦知醫事。」為了學習漢族醫學,遼興宗使人翻譯《方脈》一書並帶來了遼代的醫學發展<ref>{{cite book | last = 脫脫 | first = | authorlink = 脫脫 | coauthors = | title = 遼史 | publisher = | date = 元朝 | location = | pages =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九 | url = http://guoxue.baidu.com/page/c1c9cab7/86.html | doi = | id = | isbn = }}</ref>。而遼朝史書上並沒有關於設立官方醫學教育機構的明確記載<ref name="周俊兵">周俊兵.試述遼代之醫學教育[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24-25.</ref>。 公元6世紀,隋朝創立了「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多人<ref name="張秀傳">張秀傳.宋代的醫學教育[J].史學月刊,2006(9):118-121.</ref>。 1894年,李鴻章奏請於天津總醫院附設西醫學堂(又名[[北洋醫學堂]]),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西醫學校<ref name="黃子傑">黃子傑 李躍平.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與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973-975,978.</ref>。早期中國的醫學院校學制主要是複製日本模式,並從日本聘請教師,修業年限為4年,相當大學本科水平<ref name="黃子傑">黃子傑 李躍平.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與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973-975,978.</ref>。清末,大量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學生中,有3名在學習醫學<ref name="牛亞華">牛亞華.清末留日醫學生及其對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貢獻[J].中國科技史料,2003,24(3):228-243.</ref>。1903年京師大學堂「選派學生出洋,分習專門,以備教習之選」,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學習醫學<ref name="牛亞華">牛亞華.清末留日醫學生及其對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貢獻[J].中國科技史料,2003,24(3):228-243.</ref>。1904 年留日醫學生在校人數達到23人<ref name="牛亞華">牛亞華.清末留日醫學生及其對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貢獻[J].中國科技史料,2003,24(3):228-243.</ref>。 ===中華民國醫學教育===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頒布了《大學令》,將醫科列為與文、理、法、商、農、工平行的7個分科之一<ref name="黃子傑">黃子傑 李躍平.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與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973-975,978.</ref>。大學的醫學課程計103個科目,是課程門數最多的學科,修業年限是預科3年,大學4年。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修正大學令》,規定具有文、理兩科的屬於大學,而具有法、醫、農、工、商等五科之一的設立為單科大學,如醫科大學。1922年以後,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了一個以美國學制為藍本的「新學制系統」,取消醫學預科,醫學專科的修業年限為3年,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為5年。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醫學院暫行科目表》,對醫學院校的學制和課程體系作出了統一的要求。1941年,將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改為6年,並規定特定學年的課程結束之後要進行兩次階段性考試。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教育=== 195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在保留原先已經實施的六年制學制之外,開始大量發展三年制的醫學專科學制<ref name="黃子傑">黃子傑 李躍平.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與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973-975,978.</ref>。1955年將醫學專、本科專業的修業年限統一調整為3年、5年,直接將高中畢業生經中、短學制教育培養成為以應用型為主的醫療衛生技術專門人才。1988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開始試辦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實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1998年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七年制醫學教育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於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到1998年,醫學專業調整為8大類l6個專業,學制為三、四、五、六、七、八年制並存。 ===日本醫學教育=== 1876年,日本效仿[[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設立了以[[帝國大學]]為首的國公私立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和醫學專科學校<ref name="堀原">堀原一 朱莉蓮.日本醫學教育的發展歷史[J].復旦教育論壇,2003(6):92-92.</ref>。1945年開始,受美國醫學影響,日本將原有的50所醫學專科學校(包括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進行了調整。l950年,舊制大學和升級學校都改為新制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共46所,並大幅削減招生人數。在這一時期(1946年)無論是新制還是舊制醫學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醫學院校得到快速發展,到1981年達80所(國立43,公立8,私立29)<ref name="堀原">堀原一 朱莉蓮.日本醫學教育的發展歷史[J].復旦教育論壇,2003(6):92-92.</ref>。 ===阿根廷醫學教育=== 19世紀初,[[阿根廷]]創建了第一批醫學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和1877年的[[科爾多瓦大學]]醫學院<ref name="Centeno">Angel Centeno 梁燕(編譯).阿根廷醫學教育的培養方案和歷史背景[J].復旦教育論壇,2007,5(4):93-96.</ref>。1958年,[[薩爾瓦多大學]]醫學院和[[科爾多瓦天主教大學]]醫學院兩所私立醫學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醫學院,其中10所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其他的也多位於內部省份的大型城市<ref name="Centeno">Angel Centeno 梁燕(編譯).阿根廷醫學教育的培養方案和歷史背景[J].復旦教育論壇,2007,5(4):93-96.</ref>。所有醫學院的課程設置均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礎學科學習、二年的臨床學科學習和一年的實習,在具體實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間略有差異。從2000年起,阿根廷的醫學院都需要通過全國大學評價和認證委員會(CONEAU)的認證。醫學院的全職教師多為基礎學科研究者,受任於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國家部門。 ==現代醫學挑戰== [[愛滋病]]及[[癌症]]等很多不治之症仍然是醫學界的挑戰。<ref>{{cite web|url=http://www.bms.org.tw/info/info1_02_22.htm|title=當西醫遇見靈療}}</ref>2003年,[[非典型肺炎]]全球擴散,幸好能夠快速地研製[[疫苗]]來對抗。最終疫情得到控制。<ref>{{cite web|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p3A1UtzdN-A&feature=related|title=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 翡翠台|date=2003年12月27日}}</ref> ==參考文獻==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參見== *[[中醫學]] *[[診斷]] *[[醫療衛生]] *[[健康]] *[[疾病]] *[[疾病列表]] *[[醫療器械]] {{Link FA|id}} [[Category:醫學|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Link FA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Link-e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ai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醫學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醫學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