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文主要討論人體的骨髓。)
| Vitruvian Medicine |
| 醫學 |
| 醫學警告 |
| 醫學史 |
| 醫學倫理 |
| 基礎醫學 |
| 人體解剖學 - 解剖學 |
| 人體生理學 - 生理學 |
| 人體寄生蟲學 - 寄生蟲學 |
| 組織學 - 胚胎學 |
| 細胞學 - 營養學 |
| 病理學 - 病理生理學 |
| 流行病學 - 毒理學 |
| 藥理學 |
| 其他基礎學科參見生物學模板 |
| 預防醫學 |
| 醫學專科 |
| 內科學 |
| 心臟病學 - 胸腔醫學 |
| 消化學 - 肝臟學 |
| 直腸病學 - 腎臟學 |
| 血液學 - 腫瘤學 |
| 內分泌學 - 傳染病學 |
| 免疫學 - 風濕病學 |
| 兒童醫學 - 老人醫學 |
| 神經學 |
| 外科學 |
| 器官移植學 - 腫瘤外科學 |
| 心臟外科學 - 血管外科學 |
| 胸腔外科學 - 神經外科學 |
| 耳鼻喉科學 - 口腔外科學 |
| 眼科學 - 整型外科學 |
| 麻醉學 - 放射醫學 |
| 泌尿外科學 - 皮膚醫學 |
| 婦科學 - 產科學 |
| 骨科學 - 兒童外科學 |
| 醫學診斷 |
| 檢驗醫學 - 影像醫學 |
| 病理醫學 - 神經生理學 |
| 其他專門醫學 |
| 急診學 - 復健科學 |
| 安寧緩和醫學 - 精神醫學 |
| 環境及職業病學 |
| 傳統醫學 |
| 中醫學 - 阿育吠陀 |
| 順勢療法 - 草藥學 |
| 代替醫療 |
| 相關科學 |
| 心理學 - 法醫學 |
| 生物數學 - 醫學信息學 |
| 社會醫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 健康議題 |
| 症狀 - 症候群 |
| 亞健康 - 老化 |
| 醫事人員 |
| 專科醫師 - 家庭醫師 |
| 麻醉科醫師 - 外科醫師 |
| 護理人員 |
| 醫療 |
| 藥物治療 - 外科手術 |
| 化學療法 - 心理治療 |
| 物理治療 |
| 關於 |
| 維基醫學工程 |
| 其他 |
| 生物與醫學詞彙譯名表 |
| 醫學名詞列表 |
骨髓(bone marrow)位於較大骨骼的腔中,佔人體體重的4-6%,含有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以及多種其他的幹細胞,他們可以分化產生不同的組織。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及免疫器官。血液的所有細胞成分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其中髓系細胞(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細胞系與巨核細胞-血小板系)是完全在骨髓內分化生成的;淋巴系細胞(T細胞與B細胞)的發育前期是在骨髓內完成;另外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後,也回到骨髓,並在這裡大量產生抗體。通常人體在穩定狀況下,每小時約有1010個紅細胞與108-109個白細胞生成,以維持外周血循環中血細胞的組成與數量。
結構
骨髓分為紅骨髓與黃骨髓。胎兒與嬰幼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在5歲時,骨髓腔中出現脂肪組織,即黃骨髓。紅骨髓造血功能活躍,而黃骨髓只保留著造血的潛力。黃骨髓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成人時期,紅黃骨髓約各佔一半;在需要的時候,紅骨髓的比例會大幅提高。
- 造血組織
- 造血組織包括網狀結締組織與造血細胞。神經、微血管系統、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形成網狀結構,不僅為造血細胞提供支持與營養,更提供造血的微環境--基質細胞通過接觸及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幹細胞及各種造血細胞的增值及分化。
- 血竇
- 由動脈毛細血管形成,最後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