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出自宅犬維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檔案:Msf logo.gif
無國界醫師標誌

無國界醫師(Medecins Sans Frontieres)一群法國醫師於1971年奈及利亞內戰(Nigerian Civil War)之後成立,是一個具備醫療人道救援(Humanitarian aid)性質的國際性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以其在飽受戰爭摧殘的地區和發展中國家致力協助抵抗地方病的計畫聞名,曾因此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2月20日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員皆為「深信世界人類都有獲得醫療權利」的。 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目前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有五個主要的行動中心位於歐洲,分別是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日內瓦。此組織的目標是「不分種族、國家與宗教背景、義務的協助戰火和自然災害中受傷的人類得到醫治」。無國界醫生組織經常深入戰亂地區,生命和義務工作等也常受到威脅。他們經常會代表受害的地區向聯合國提交抗議,例如對車臣科索沃戰亂的譴責。

無國界醫生組織目前針對下列四大項狀況進行醫療協助:

  • 針對戰爭和內亂地區的民眾進行緊急醫療幫助
  • 針對難民和流亡的群眾進行醫療安置和協助
  • 天然或人為災難的緊急醫療支持
  • 長期對偏遠地區做醫療協助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並有20個部門。該組織每年招募大約3000名醫生,護士,助產士,和後勤人員執行各個計劃,另外還有1000名長期工作人員負責招募志願者和處理財務和媒體關係。該組織80%的資金來自醫生個人,其餘的來自於政府和企業的捐助。這些使得MSF的年預算大約有4億美元[1]

無國界醫生組織積極地為70餘個國家人民提供衛生保健和醫療培訓,並且一貫堅持在衝突地區比如車臣科索沃的政治責任。在它的歷史上只有一次, 在1994年盧旺達種族屠殺中,該組織呼籲軍事干涉。

無國界醫生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以肯定他們不斷努力在緊急危機事故發生時提供醫療服務,並 引起國際對可能發生的人道危機事件的關注

MSF憲章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成員大多是醫生和醫務人員,但也得到許多其它職業人士的幫助。所有成員均遵循以下的原則:

  • 無國界醫生不分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 無國界醫生遵循國際醫療守則,堅持人道援助的權利,恪守中立不偏的立場,並要求在其行動中不受任何阻撓。
  • 全體成員嚴格遵循其職業規範,並且完全獨立於任何政治、經濟和宗教勢力之外。
  • 作為志願者,全體成員深諳執行組織的使命所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並且不會要求組織向其本人或受益人作出超乎該組織所能提供的賠償。

工作的危險性

除了要面對在戰地和瘟疫區的死傷威脅,無國界醫生還要承擔政治風險,例如:

  • MSF北高加索代表團團長Arjan Erkel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被綁架,從2002年8月12日2004年4月11日一直被扣留作人質
  • 2003年3月,前意大利支部主席卡爾婁·武爾班尼越南因診治感染SARS病毒的病患而感染SARS去世。
  • 2004年6月2日,5名MSF工作者在阿富汗Badghis省Khair Khana附近遭埋伏犧牲,他們分別是:阿富汗人Fasil AhmadBesmillah比利時Helene de Beir挪威Egil Tynaes、以及荷蘭Willem Kwint。阿富汗政府沒有逮捕兇手。塔利班發言人Abdul Hakim Latifi發表言論對這次襲擊負責。自2003年開始,共計30多位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成員在阿富汗陸續遇害身亡。7月28日,MSF因為因成員沒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所以決定退出已駐守有24年的阿富汗地區、將醫療工作交接給阿富汗政府當局。MSF在他們的刊物中發表文章斥責塔利班和美國軍方。他們譴責塔利班以救援工作者為目標:「這一恐怖襲擊意味著塔利班拒絕接受中立的人道主義行動。」對美國軍方方面,他們譴責:「這次恐怖襲擊矛頭直接指向人道救援工作者,因為恐怖分子認為美國暗地裡一直尋求與人道救援組織合作以達到軍事和政治的野心。MSF公開譴責這種合作會被軍方利用作贏取民心。如果這樣,所提供的救援就不再被視為中立的行為,這樣會危及人道主義志願者的生命安全並使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2004年5月12日,MSF公開譴責阿富汗南部的聯合軍散發傳單稱如果塔利班和阿爾蓋達組織想繼續得到救援就必須提供他們的信息。」

緣起

早在1971年MSF創立之前,向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緊急食品和藥物援助的組織,例如樂施會,就已經存在了。創立於1863年的國際紅十字會 (ICRC),是受戰爭自然災害影響國家人民接受緊急食品及藥物援助的主要來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紅十字會因對屠殺保持沉默而開始受到批評。一些人,例如MSF的創始人之一Bernard Kouchner,則認為在危機的狀況下,該組織的調和性的中立就是同犯。

比夫拉

在1967-1970年的尼日利亞內戰中,尼日利亞軍隊包圍封鎖了新獨立的東南地區,比夫拉。當時,法國是唯一一個支持比夫拉人的大國(英國前蘇聯美國站在尼日利亞政府一邊),而且外界對封鎖區內的情況一無所知。Bernard Kouchner當時是通過法國紅十字會志願前往被包圍的比夫拉的醫院和哺育中心的法國醫生中的一員。紅十字會要求志願者們簽署一份被部分人(像Kouchner和他的支持者們)認為是禁口令的協議,來保持該組織無條件的中立。Kouchner和其他法國醫生簽署了這份協議。

進入尼日利亞之後,這些志願者,以及比夫拉的醫療工作者和醫院受到了尼日利亞軍隊的攻擊,並且目睹了平民被殺害和在封鎖中忍饑挨餓。Kouchner也目睹了這些場面,特別是大量飢餓的兒童。當他回到法國之後,他公開批評尼日利亞政府和紅十字會看似同謀一樣的行為。在其他法國醫生的幫助下,Kouchner將比夫拉置於媒體的聚光燈下,並呼籲國際社會的回應。Kouchner領導下的這些醫生,決定成立一個新的,不理會政治或信仰界限而以受害者利益為先的救助組織。[2]

無國界醫生的發展

在1982年,Malhuret 和 Rony Brauman(在1982年成為該組織的會長),藉由郵件介紹資金募集活動增加捐款收入,促使該組織財務獨立。1980年代,法國無國界醫生(1971)促使多國成立無國界醫生行動中心(管理救援項目的總部):比利時在1980年成立、瑞士在1981年、荷蘭於1984年、西班牙則成立於1986年。盧森堡是第一個分部(負責籌款、招募海外工作人員、推廣及技術救援),成立於1986年。在1990年代,多數的國家都成立分部:希臘、美國無國界醫生成立於1990年,加拿大成立於1991年、日本在1992年成立、-{zh-hans:英聯邦;zh-hant:大英國協;zh-hk:英聯邦}-及義大利於1993年成立、1994年澳大利亞也成立分部;還有德國、奧地利、丹麥、瑞典、挪威、香港(阿拉伯則稍晚成立)。在Kouchner 離開後,Malhuret和Rony Brauman帶給無國界醫生組織極大的改變。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無國界醫生立即展開實地救援的任務,提供醫藥援助給伊斯蘭游擊隊戰士。1980年二月,無國界醫生公開譴責赤棉。1984年到1985年衣索比亞的飢荒,無國界醫生在1984年於該國成立營養計畫,但在1985年因譴責衣索比亞濫用國際援助及武裝移民遭到驅逐。無國界醫生並在1986年侵襲薩爾瓦多的大地震後,提供潔淨的水源給該國首都聖撒爾瓦多。

統計數據

為了向全世界明確報告人道救援的緊急狀況,無國界醫生組織會在每一次任務中都會統計相關數據,兒童營養不良的比例可間接用來衡量整體族群營養不良率,並因此得知每個供給中心所需的糧食量[3] Various types of mortality rates are used to report the seriousness of a humanitarian emergency, and a common method used to measure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 is to have staff constantly monitoring the number of burials at cemeteries.[4] By compiling data on the frequency of diseases in hospitals, MSF can track the occurrence and location of epidemic increases (or "seasons") and stockpile vaccines and other drugs. For example, the "Meningitis Belt" (sub-Saharan Africa, which sees the most cases of meningitis in the world) has been "mapped" and the meningitis season occurs between December and June. Shifts in the location of the Belt and the timing of the season can be predicted using cumulative data over many years.[5]

自願者的風險

除了由流彈、地雷和流行病造成的傷亡外,無國界醫生志願者有時還會因為政治原因被攻擊或綁架。在一些進行內戰的國家中,對其中單方的人道主義援助會被認為是對敵方的幫助,並因此而被襲擊。

參見

參考文獻

  1. 模板:EnForsythe, David P. (2005) The Humanitarians: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612810.
  2. Bortolotti, Dan (2004). Hope in Hell: Inside the World of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Firefly Books. ISBN 1552978656.
  3. 模板:EnMSF Article (2002) Malnutrition: rates and measures MSF. Retrieved Dec. 28, 2005.
  4. 模板:EnMSF Article (2002) Mortality: rates and measures MSF. Retrieved Dec. 28, 2005.
  5. 模板:EnWHO Fact Sheet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WHO. Retrieved Dec. 28, 2005.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模板: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1976年-2000年)

模板: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