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修訂間的差異
(→參考模式) |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 |||
行 9: | 行 9: | ||
另外近年來從網路直接下訂單、各類的網路交易等也迅速成長,這些[[電子商務]](e-commerce)無疑也成爲重要的一部分。消費者可以從網路上輕易的取得要購買商品型錄等資訊,也可以直接從網路店家購買。發展之初沒有意料到的[[網路拍賣]]系統也意外的被廣泛接受。 | 另外近年來從網路直接下訂單、各類的網路交易等也迅速成長,這些[[電子商務]](e-commerce)無疑也成爲重要的一部分。消費者可以從網路上輕易的取得要購買商品型錄等資訊,也可以直接從網路店家購買。發展之初沒有意料到的[[網路拍賣]]系統也意外的被廣泛接受。 | ||
− | 在網路普及率快速升高的今日,網路在家庭中的應用逐漸重要。查詢資訊是常見用途之一,儘管獲得資訊的方式很多但是可以從全世界迅速獲取資訊網路是唯一方法。許多報紙也都推出線上版本,線上新聞給讀者更大的選擇空間,讀者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行的選擇想要取得的新聞,緊接著報紙發展的是[[線上圖書館]]。上述的應用是人與遠端資料庫的互動,而在網路上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則是另一大應用領域。前身是[[UNIX]]系統上自1970年左右開始使用的talk程序的[[ | + | 在網路普及率快速升高的今日,網路在家庭中的應用逐漸重要。查詢資訊是常見用途之一,儘管獲得資訊的方式很多但是可以從全世界迅速獲取資訊網路是唯一方法。許多報紙也都推出線上版本,線上新聞給讀者更大的選擇空間,讀者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行的選擇想要取得的新聞,緊接著報紙發展的是[[線上圖書館]]。上述的應用是人與遠端資料庫的互動,而在網路上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則是另一大應用領域。前身是[[UNIX]]系統上自1970年左右開始使用的talk程序的[[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功能能讓雙方及時傳遞訊息給對方,現在的及時通訊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飛躍,不再只有文字和圖片,影像和聲音也被統合進去。而及時通訊的另一種多人版本的概念則是[[聊天室]](chatroom),使用者可以同時輸入訊息給聊天室内的所有人看。同樣作爲人與人的交流[[新聞群組]](newsgroup)和[[電子佈告欄系統]](BBS)、[[網路論壇]](forum)等功能也被普遍應用。 |
另一種使用者之間的通訊形態通常稱爲'''[[對等共享]]'''(peer-to-peer)通訊,這是與主從式架構相對的存在。在這種架構下,一個群組中的個人可以在不經過伺服器的情況下其他使用者通訊。對等共享在2000年左右因爲[[Napster]]這項服務而聲名大噪,在其最高峰時擁有五千萬用戶在網路上交換音樂,這也造成了歷史上最大宗的版權侵犯案例。但在Napster倒下後更多的對等共享軟體出現了。現在世界網路用戶最青睞的[[eMule]]和BT功能都因爲這項技術而得到普及。 | 另一種使用者之間的通訊形態通常稱爲'''[[對等共享]]'''(peer-to-peer)通訊,這是與主從式架構相對的存在。在這種架構下,一個群組中的個人可以在不經過伺服器的情況下其他使用者通訊。對等共享在2000年左右因爲[[Napster]]這項服務而聲名大噪,在其最高峰時擁有五千萬用戶在網路上交換音樂,這也造成了歷史上最大宗的版權侵犯案例。但在Napster倒下後更多的對等共享軟體出現了。現在世界網路用戶最青睞的[[eMule]]和BT功能都因爲這項技術而得到普及。 | ||
行 48: | 行 48: | ||
== 網路軟體 == | == 網路軟體 == | ||
− | == | + | == 參考模型 == |
− | ''' | + | '''參考模型'''是一個用在[[電腦模擬]]標準概念上的的結構。它是一種代表著實體的抽象概念。現有的兩個重要參考模式是[[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其中OSI模式中的[[網路協定|協定]]已經幾乎不用了,但模式本身仍相當普及,其中每層討論的特性依舊非常重要;而TCP/IP模式則相反,模式本身已不常使用,但其協定卻被廣泛採用。 |
== 網路範例 == | == 網路範例 == | ||
== 網路標準化 == | == 網路標準化 == | ||
+ | |||
+ | 現有許多網路廠商和提供商,爲了不使整個情況產生混亂、使用者無所適從。其解決辦法就是讓大家同意某些網路標準。 | ||
+ | |||
+ | 標準可分爲兩類:'''實際上的'''(de facto)和'''法律上的'''(de jure)。前者指標準剛發生尚無任何正規計劃的;相對地,後者指的就是標準是正規的、合法的,並被標準化的權威主體採用。國際標準權威既有由各國政府機構根據條約所建立的,也有自願、非合約的組織。 | ||
+ | |||
+ | 國際標準是由'''[[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所產生並發表。在電信方面ISO經常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的電信標準化部門)。 | ||
+ | |||
+ | 另外標準界另一重要角色是'''[[Institute of Electron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組織。 | ||
+ | |||
+ | 但是網際網路由自己的標準化機制,不同於ITU-T和ISO。在1989年'''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網際網路活動委員會)'''重組之後,其結構變成由研究員組成的'''IRTF(Internet Reserch Task Force,網際網路研發任務編組)'''和'''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編組)''',之後'''網際網路協會(Internet Society)'''建立,成員包括所有對網際網路有興趣的人。 |
於 2008年12月28日 (日) 02:15 的最新修訂
電腦網路表示一群透過單一技術相互連結起來的自主電腦(autonomous computer)。網路可以依照其在參考模式(reference model)中的分層來界定。
電腦網路的應用
電腦網路在企業應用的主要任務就是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其目的在於讓程式、設備,尤其是資料,提供給網路上任何地點的人使用。比如公司的資料系統擁有一個或多個資料庫(database)而有些員工需要從遠端存取這些資料,一般資料被儲存在功能較強大的伺服器(server)中,而員工使用其自身的電腦作爲客戶端(client)來執行從遠端取回的資料。這種配置被稱爲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model)。
在企業中電腦網路的另一個任務是提供通訊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電子郵件(e-mail)、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ing)等功能被普遍使用。
另外近年來從網路直接下訂單、各類的網路交易等也迅速成長,這些電子商務(e-commerce)無疑也成爲重要的一部分。消費者可以從網路上輕易的取得要購買商品型錄等資訊,也可以直接從網路店家購買。發展之初沒有意料到的網路拍賣系統也意外的被廣泛接受。
在網路普及率快速升高的今日,網路在家庭中的應用逐漸重要。查詢資訊是常見用途之一,儘管獲得資訊的方式很多但是可以從全世界迅速獲取資訊網路是唯一方法。許多報紙也都推出線上版本,線上新聞給讀者更大的選擇空間,讀者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行的選擇想要取得的新聞,緊接著報紙發展的是線上圖書館。上述的應用是人與遠端資料庫的互動,而在網路上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則是另一大應用領域。前身是UNIX系統上自1970年左右開始使用的talk程序的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功能能讓雙方及時傳遞訊息給對方,現在的及時通訊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飛躍,不再只有文字和圖片,影像和聲音也被統合進去。而及時通訊的另一種多人版本的概念則是聊天室(chatroom),使用者可以同時輸入訊息給聊天室内的所有人看。同樣作爲人與人的交流新聞群組(newsgroup)和電子佈告欄系統(BBS)、網路論壇(forum)等功能也被普遍應用。
另一種使用者之間的通訊形態通常稱爲對等共享(peer-to-peer)通訊,這是與主從式架構相對的存在。在這種架構下,一個群組中的個人可以在不經過伺服器的情況下其他使用者通訊。對等共享在2000年左右因爲Napster這項服務而聲名大噪,在其最高峰時擁有五千萬用戶在網路上交換音樂,這也造成了歷史上最大宗的版權侵犯案例。但在Napster倒下後更多的對等共享軟體出現了。現在世界網路用戶最青睞的eMule和BT功能都因爲這項技術而得到普及。
就在網路視訊分享越來越普及的今天,遠距教學(telelearning)也逐漸的被一些網路普及率較高的國家、地區的大學院校使用。同時遠距醫學(telemedicine)、遠端操控的保全系統都在對現代人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相較於在桌上型電腦上的應用,快速成長的行動電腦(包括筆記型電腦和個人數位助理)上的網路應用也至關重要,爲了要讓行動電腦能夠在無法使用固定網路的地方應用,無線網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無綫網路在行動商務(m-commerce)方面的應用在近幾年也有很大的發展。PDA與智能手機的使用範圍大大的提升了,著名的黑莓機(Blackberry)也在商務方面大放異彩。
網路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很多社會議題。過於自由的網路環境和難以界定的國界產生了許多法律的問題,尤其在版權的侵犯和非法資料的傳輸方面另各國政府束手無策。儘管許多國家都有網路的監管單位,但這些政府單位與網路使用者之間的矛盾從未消失。另外網路犯罪如非法博yi及私人信息盜取亦從未消失。
網路硬體
電腦網路以傳輸技術來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類型,廣播連接(broadcast networks)及點對點連接(point-to-point)。
廣播網路使用單一通訊頻道,讓網路上所有機器共享,任何一台機器發送出去的封包(packet)會被其他所有機器接收。每個封包内有一個欄位指名收件者,當接收到這個封包時機器會檢查收件者欄位,如果封包是要給自己的則回應,否則忽略不管。廣播系統通常也允許在封包地址内設定一個特別碼,讓所有目的地皆可接收該封包並處理,這種運送模式稱爲廣播傳送(broadcasting)。有些廣播系統同時也支持傳輸給一部分機器,亦即所謂的多點傳播(multicasting)。
相反的,點對點網路包含許多建立在一對對機器之間的連結。在這種形態的網路中,封包要從來源端傳到目的端途中必須經過一個或多個機器,這些路徑距離各異,所以在點對點網路中決定最佳路徑是很重要的。以一個傳輸端和一個接收端組成的點對點傳輸被稱爲單點傳送(unicasting)。
一般而言,較小型、地區性的網路較可能採取廣播方式,而較大型的網路則通常利用點對點方式。
如果將電腦網路以實體大小來區分的話可以分成個人區域網路(person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LAN)、都會區域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及網際網路。
個人區域網路指的是極小型的網路,處理器之間的距離相距很短。舉例來説,將一台電腦與滑鼠、鍵盤及印表機連接起來的網路就可以稱作一個個人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是單一建築物或校園内私人擁有的網路,距離至多在數公里内。此類網路已經被廣泛應用,以利公司或工廠内的資源分享及交換資訊。LAN與其它網路的區別有三:規模大小、傳輸技術及拓撲。
LAN在規模大小上有所限制,這表示在最糟狀況下的傳輸時間是固定且可以預知的。在最糟傳輸時間固定的前提下,有可能採取何種設計,同時簡化網路管理。
LAN可使用以一條纜線連接所有機器。傳統LAN以10到100Mbps的速度運作,延遲很小(百萬分之一秒或十億分之一秒),而且錯誤很少。較新式的LAN則可以達到10Gbps的傳輸速度。
廣播區域網路可以使用多種拓撲,比如匯流排網路及環狀網路。在匯流排網路中,任一時刻最多只能有一台機器有權傳輸資料,其他所有機器則必須暫停傳送。當發生兩台以上機器同時傳輸的狀況時,就必須依靠一個仲裁機制來解決此衝突,而這些仲裁機制分爲集中式和分散式。比如一般被稱爲乙太網路(Ethernet)的IEEE802.3是一個以匯流排為架構的廣播網路,其採取非集中式控制。乙太網路上的電腦可以在任意時間傳輸資料,如果兩個或多個封包發生踫撞,那麽各電腦便等候任意時間長度然後再嘗試傳送。在環狀網路上每個位元獨自在環上傳送,並不等待所屬封包的其他部分,和其他廣播系統一樣,環狀網路也需要一些規則來仲裁同時存取的狀況,目前很多方法都被使用,諸如IEEE802.5及FDDI等。
網路軟體
參考模型
參考模型是一個用在電腦模擬標準概念上的的結構。它是一種代表著實體的抽象概念。現有的兩個重要參考模式是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其中OSI模式中的協定已經幾乎不用了,但模式本身仍相當普及,其中每層討論的特性依舊非常重要;而TCP/IP模式則相反,模式本身已不常使用,但其協定卻被廣泛採用。
網路範例
網路標準化
現有許多網路廠商和提供商,爲了不使整個情況產生混亂、使用者無所適從。其解決辦法就是讓大家同意某些網路標準。
標準可分爲兩類:實際上的(de facto)和法律上的(de jure)。前者指標準剛發生尚無任何正規計劃的;相對地,後者指的就是標準是正規的、合法的,並被標準化的權威主體採用。國際標準權威既有由各國政府機構根據條約所建立的,也有自願、非合約的組織。
國際標準是由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所產生並發表。在電信方面ISO經常與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的電信標準化部門)。
另外標準界另一重要角色是IEEE,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組織。
但是網際網路由自己的標準化機制,不同於ITU-T和ISO。在1989年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網際網路活動委員會)重組之後,其結構變成由研究員組成的IRTF(Internet Reserch Task Force,網際網路研發任務編組)和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編組),之後網際網路協會(Internet Society)建立,成員包括所有對網際網路有興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