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出自宅犬維基
於 2021年8月15日 (日) 00:46 由 〓犬〓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意大利共和國
意大利
模板:Native name
Flag of Italy.svg
Italy-Emblem.svg
模板:Native name
模板:Small
EU-Italy.svg
模板:Map caption
羅馬
模板:Coord
官方語言
模板:Nobold
義大利語a
模板:Ublist
Italian
單一制
內閣制
共和制
議會民主制
309,338
第71名
2.4
59,984,000模板:Increase[1]
歐元 ()b(EUR)
CET
+39c

意大利共和國模板:Lang-it調和),通稱意大利Italia),是歐洲主權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義大利半島及兩個地中海島嶼西西里島撒丁島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義大利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梵蒂岡,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義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國行政上劃分為20個區域(其中5個為自治區)、110個省與8,100個城市。首都為羅馬義大利王國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杜林(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義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7年统计,義大利人口為6,059萬,領土面積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1人,屬於溫帶地中海型氣候。義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義大利因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Belpaese)。

現今的義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在西部的統治瓦解後,義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拜占庭帝國曾一度重新佔領義大利地區。在14世紀後,義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2],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最終在1871年成為統一義大利王國(除了聖馬利諾[3]義大利殖民帝國巔峰是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首相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王國變成一個地中海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北非(利比亞突尼西亞)、東非厄利垂亞索馬利蘭衣索比亞)、巴爾幹阿爾巴尼亞達爾馬提亞蒙特內哥羅克羅地亞獨立國西部、希臘羅德島十二群島)和法國南部隆河以東的領土、科西嘉島摩納哥),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租界[4]。1945年,墨索里尼建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被盟軍擊垮,義大利在二戰後,廢除了君主制,義大利王國滅亡,建立了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戰後跟據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意大利的殖民帝國終結,作為二戰發起人需要付戰爭賠款予受侵略國家及禁止發展核武

義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5],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義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6],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7],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8]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9]

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最佳出生地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10]。義大利在2017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8位[11],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12][13]。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義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14]。義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15]。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七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成員之一。義大利也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義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義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16]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17]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義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18]慈善捐助金額[19]。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20]。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義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21]。義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22]。義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處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23][24]

模板:TOClimit

國名來源

一般認為意大利 Italia 這個名稱是源自於希臘語化的奧斯坎語模板:Unicode,即擁有幼牛之地的意思[25](比较拉丁语vitulus“牛犊”,翁布里亚语vitlo“牛犊”)。“義大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根據當時一位叫安條克的歷史學家,Italia從前只有用來稱呼現在南義大利部分的地區,本指亞平寧半岛南部古布鲁蒂姆地區(拉丁文Bruttium,現在的卡拉布里亚),再不久,Italia已經可以視為義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義詞了,也可以適用於其他地區。希臘人逐漸使用“意大利”這個名稱來稱呼一個更廣大的地區,而在奧古斯都皇帝統治時期,義大利這個名詞的含義包括了整個亞平寧半岛[26]

歷史

史前時代至羅馬帝國

意大利的歷史,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在地中海地區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從義大利境內多地進行的考古活動得知本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約20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27]。義大利人文相當深厚,意國許多地區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例如拉丁姆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等。希臘人在前8至7世紀時曾在西西里島及意大利半島南部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所以這些古希臘人在意大利半島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稱為大希臘[28][29][30]。古羅馬從前8世紀時的一個小型農業社會逐漸發展成一個環繞地中海的龐大帝國。而古希臘文化也跟古羅馬文化逐漸融合為一體,並對現代的法律哲學政治藝術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古羅馬文化則從王制發展成共和國,最後成為獨裁政治。羅馬帝國則從2世紀後逐漸衰弱,最後在395年分裂成兩個部份: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及東方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後來因為哥德人的侵略而滅亡,造成義大利半島在接下來的十四個世紀都是分裂的狀態。而拜占庭帝國則繼續傳承古羅馬的文化。

中古時代

檔案:Iron Crown.JPG
倫巴第鐵王冠,第一頂意大利王冠

拜占庭帝國皇帝尤斯丁努安一世於6世紀從哥德人的手中短暫復興意大利半島後,一波新的日耳曼人倫巴底人從北方抵達義大利。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帝國的軍隊足以驅逐阿拉伯人神聖羅馬帝國教宗的勢力建立一個意大利王國。但是當時拜占庭帝國面忙於倫巴底人對亞平寧半島的入侵,控制的區域僅包括了北部拉文納總督區的狹長地帶,以及南意地區一些零星的城市。意大利在中古時代早期同時受到卡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勢力的影響,也成為了各個政治勢力角力的場域。

中古時代的意大利地區戰爭頻繁,直到19世紀都還無法成為統一國家。為了填補這些政治權力的真空,城市的人民試圖透過支持勢力堅強的君主來尋求和平,於是許多名門望族來主導政治的情況紛紛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佛羅倫萨梅第奇家族米蘭維斯孔蒂家族威尼斯的AlzFIw <a href="http://sruzozuxmibk.com/">sruzozuxmibk</a>, [url=http://pavkshzwfsdb.com/]pavkshzwfsdb[/url], [link=http://nolryrchvpgp.com/]nolryrchvpgp[/link], http://irwernvdkbwj.com/。

這個時期的意大利也因為開放商業活動而聞名於世。一些實際上實行寡頭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導商業活動的進行,雖然他們具有寬鬆的學術自由及藝術創作環境。意大利著名的四個海上共和國分別是阿馬爾菲共和國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

檔案:Zh Italy 1494 v2.png
現在的意大利地區在中古時代後期是由許多城邦及不同的獨立國家所構成的

威尼斯熱那亞是歐洲與亞洲之間重要的港市和金融業重鎮。威尼斯盛產玻璃和裝飾花邊。佛羅倫萨則是皮革、絲、羊毛、及珠寶中心。米蘭則出產優質武器和鎧甲。這些海上共和國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關連,並因此獲得政治利益及貿易機會,特別是佔領札達爾君士坦丁堡的資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1.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quality-of-life index 模板:WebCite, Economist, 2005
  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HDI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3. J.P. Mallory and D.Q. Adams,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London: Fitzroy and Dearborn, 1997),24.
  4. Guillotining, M., History of Earliest Italy, trans. Ryle, M & Soper, K. in Jerome Lectures, Seventeenth Series, p.50
  5.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ch. 2. ISBN 978-0-306-46463-8.
  6. Luca Cerchiai, Lorena Jannelli, Fausto Longo, Lorena Janelli, 2004. The Greek Cities of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Getty Trust)ISBN 978-0-89236-751-1
  7. T. J. Dunbabin, 1948. The Western Greeks
  8. A. G. Woodhead, 1962. The Greeks in the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