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宅犬維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151: 行 151:
  
 
羅馬也是一個特別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城市。這個時期的改革大幅改變城市的面貌,例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聖母恸子像]]與[[波吉亞寓所]]的壁畫。羅馬的輝煌在教宗[[尤利烏斯二世]](1503至1513年)和他的後繼者[[利奧十世]]、[[克勉七世]]及[[美第奇家族]]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在這20年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中心之一。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老聖伯多祿大殿]]由米開朗基羅進行重新設計<ref>{{cite web |url=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369b.htm |title=CATHOLIC ENCYCLOPEDIA: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publisher=Newadvent.org |date=1912-02-01 |accessdate=2009-11-19 |archive-date=2010-0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10133607/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369b.htm |dead-url=no }}</ref>,他在[[羅馬]]成為意大利最有名的畫家,並創造[[法爾內西納別墅]]與[[拉斐爾房間]]等壁畫與許多其他著名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也開始裝修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並為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墳墓創造著名的雕像[[摩西]]。羅馬失去了一部分宗教色彩,成為一個真正的文藝復興城市,並擁有大量的流行節慶、賽馬、政黨、陰謀和淫亂事件。羅馬興盛的經濟孕育出一些托斯卡納[[銀行家]],包括拉斐爾的朋友與藝術贊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在拉斐爾去世之前,他還推動了第一次古代遺址的保存運動。
 
羅馬也是一個特別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城市。這個時期的改革大幅改變城市的面貌,例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聖母恸子像]]與[[波吉亞寓所]]的壁畫。羅馬的輝煌在教宗[[尤利烏斯二世]](1503至1513年)和他的後繼者[[利奧十世]]、[[克勉七世]]及[[美第奇家族]]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在這20年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中心之一。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老聖伯多祿大殿]]由米開朗基羅進行重新設計<ref>{{cite web |url=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369b.htm |title=CATHOLIC ENCYCLOPEDIA: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publisher=Newadvent.org |date=1912-02-01 |accessdate=2009-11-19 |archive-date=2010-0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10133607/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369b.htm |dead-url=no }}</ref>,他在[[羅馬]]成為意大利最有名的畫家,並創造[[法爾內西納別墅]]與[[拉斐爾房間]]等壁畫與許多其他著名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也開始裝修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並為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墳墓創造著名的雕像[[摩西]]。羅馬失去了一部分宗教色彩,成為一個真正的文藝復興城市,並擁有大量的流行節慶、賽馬、政黨、陰謀和淫亂事件。羅馬興盛的經濟孕育出一些托斯卡納[[銀行家]],包括拉斐爾的朋友與藝術贊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在拉斐爾去世之前,他還推動了第一次古代遺址的保存運動。
 +
 +
 +
=== 外國統治與啟蒙 ===
 +
[[File:Western Europe Utrecht Treaty.jpg|thumb|250px|right|[[烏得勒支和約]]簽訂後的歐洲國界]]
 +
亞平寧半島上的國家和公國在經過一個世紀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與權力制衡的分散狀態後,法國國王[[查理八世 (法蘭西)|查理八世]]在1494年開始一系列的侵略活動,並一直持續到16世紀,演變成法國及[[西班牙]]之間的競爭。西班牙最終以1559年[[卡托-康布雷齊和約]]獲得[[米蘭公國]]及[[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
 +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及[[聖座]]組成神聖同盟,並對於境內的反抗運動給予有系統的嚴厲鎮壓,導致在意大利,新教的存在遭到邊緣化。在[[西班牙帝國]]長期統治下,對意大利課徵重稅並干擾教廷的運作。
 +
 +
[[奧地利]]後來在[[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的規範下取代西班牙來主宰意大利,取得米蘭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啟蒙時代|啟蒙運動]]的思想,所以奧地利的統治比西班牙帝國較佳。義大利的北部地區直接由[[維也納]]來控制,獲得經濟成長動力並保持學術的蓬勃發展。意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蘭、羅馬、杜林、威尼斯、佛羅倫斯及那不勒斯成為知識份子討論與思考的沃土,一些意大利哲學家和文學人物當時十分活躍,如[[西萨尔·贝卡里亚]]、{{le|安東尼·杰諾韋西|Antonio Genovesi}}與利奧波德一世托斯卡納大公(或者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納大公國廢除了[[死刑]]和酷刑<ref>{{cite web |url=http://www.discovertuscany.com/tuscany-history-and-culture/great-tuscans/house-of-lorraine.html |title=Lorraine Family in Tuscany:Grand Dukes of Tuscany |publisher=Discovertuscany.com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0-08-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826002818/http://www.discovertuscany.com/tuscany-history-and-culture/great-tuscans/house-of-lorraine.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Leopold+II |title=Leopold II definition of Leopold II in the Free Online Encyclopedia |publisher=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 |date=1909-12-17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2-01-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26132650/http://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Leopold+II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gwleibniz.com/britannica_pages/tuscany/tuscany.html |title=Leibnitiana |publisher=Gwleibniz.com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0-12-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1222852/http://www.gwleibniz.com/britannica_pages/tuscany/tuscany.html |dead-url=no }}</ref>)。
 +
 +
[[File:Johan Zoffany - Tribuna of the Uffizi - Google Art Project.jpg|thumb|250px|right|意大利是18世紀盛行的[[修業旅行]]一個重要目的地,許多外國文學家及藝術家都曾造訪這裡]]
 +
 +
1700年代的義大利是當時人們遊歷歐洲一個重要的站點,這個時期有許多外國人,主要來自英國的貴族,他們造訪法國、義大利和希臘並欣賞他們的藝術、文化以及紀念物。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在1748年被發現,羅馬的古代遺蹟也受到修復,許多著名人物例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歌德]]、[[雪萊]]、[[濟慈]]及[[拜倫]]都曾周遊全義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羅馬也成為主要景點,那不勒斯、佛羅倫萨、杜林、西西里島吸引許多遊客,而米蘭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觀迎<ref>{{cite web |url=http://geography.about.com/od/historyofgeography/a/grandtour.htm |title=Grand Tour of Europe |publisher=Geography.about.com |date=2010-06-14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0-12-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5235817/http://geography.about.com/od/historyofgeography/a/grandtour.htm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author=By Chandra de Silva |url=http://sundaytimes.lk/070304/Plus/011_pls.html |title=Grand Tour – Origin of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publisher=Sundaytimes.lk |date=2007-03-04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0-09-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18152647/http://sundaytimes.lk/070304/Plus/011_pls.html |dead-url=no }}</ref>。雪萊曾說過一句名言:「義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ref>{{cite web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9332&st=&st1= |title=John F. Kennedy: Remarks in Naples at NATO Headquarters |publisher=Presidency.ucsb.edu |date=1963-07-02 |accessdate=2010-08-02 |archive-date=2012-06-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11110819/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9332&st=&st1= |dead-url=no }}</ref>。
 +
[[File:Italy 1796.svg|缩略图|1796]]
 +
[[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戰爭]](1796年至1815年)將[[民主]]、[[主權]]、[[法律]]及[[國家]]等概念帶進義大利。鼠疫從14至17世紀之間多次出現,影響整個義大利<ref>{{cite web |url=http://www.1911encyclopedia.org/Plague |title=Plague - LoveToKnow 1911 |publisher=1911encyclopedia.org |accessdate=2008-11-03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07104352/http://www.1911encyclopedia.org/Plague |archivedate=2013-06-07 }}</ref>。義大利的最後一個大規模的疫情是發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ref>{{cite web |url=http://faculty.ed.umuc.edu/~jmatthew/naples/goldenage.htm |title=Naples in the 1600s |publisher=Faculty.ed.umuc.edu |accessdate=2008-11-03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10145720/http://faculty.ed.umuc.edu/~jmatthew/naples/goldenage.htm |archivedate=2008-10-10 }}</ref>。176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意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間有111年發生[[飢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豐收<ref>"''[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GsCGAdH4YQC&pg=PA64&dq&hl=en#v=onepage&q=&f=false The savage wars of peace: England, Japan and the Malthusian trap] {{Wayback|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GsCGAdH4YQC&pg=PA64&dq&hl=en#v=onepage&q=&f=false|date=20160624010108}}''". Alan Macfarlane (1997). p.64. ISBN 978-0-631-18117-0</ref>。而意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間成長1/3,達到1,800萬<ref>[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97474/Italy/27711/Reform-and-Enlightenment-in-the-18th-century Italy - Reform and Enlightenment in the 18th century] {{Wayback|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97474/Italy/27711/Reform-and-Enlightenment-in-the-18th-century |date=20100704012241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ref>。

於 2021年8月15日 (日) 00:47 的修訂

意大利共和國
意大利
模板:Native name
Flag of Italy.svg
Italy-Emblem.svg
模板:Native name
模板:Small
EU-Italy.svg
模板:Map caption
羅馬
模板:Coord
官方語言
模板:Nobold
義大利語a
模板:Ublist
Italian
單一制
內閣制
共和制
議會民主制
309,338
第71名
2.4
59,984,000模板:Increase[1]
歐元 ()b(EUR)
CET
+39c

意大利共和國模板:Lang-it調和),通稱意大利Italia),是歐洲主權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義大利半島及兩個地中海島嶼西西里島撒丁島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義大利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梵蒂岡,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義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國行政上劃分為20個區域(其中5個為自治區)、110個省與8,100個城市。首都為羅馬義大利王國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杜林(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義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7年统计,義大利人口為6,059萬,領土面積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1人,屬於溫帶地中海型氣候。義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義大利因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Belpaese)。

現今的義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在西部的統治瓦解後,義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拜占庭帝國曾一度重新佔領義大利地區。在14世紀後,義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2],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最終在1871年成為統一義大利王國(除了聖馬利諾[3]義大利殖民帝國巔峰是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首相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王國變成一個地中海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北非(利比亞突尼西亞)、東非厄利垂亞索馬利蘭衣索比亞)、巴爾幹阿爾巴尼亞達爾馬提亞蒙特內哥羅克羅地亞獨立國西部、希臘羅德島十二群島)和法國南部隆河以東的領土、科西嘉島摩納哥),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租界[4]。1945年,墨索里尼建立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被盟軍擊垮,義大利在二戰後,廢除了君主制,義大利王國滅亡,建立了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戰後跟據1947年巴黎和平條約,意大利的殖民帝國終結,作為二戰發起人需要付戰爭賠款予受侵略國家及禁止發展核武

義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5],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義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6],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7],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8]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9]

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最佳出生地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10]。義大利在2017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8位[11],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12][13]。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義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14]。義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15]。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七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成員之一。義大利也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義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義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16]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17]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義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18]慈善捐助金額[19]。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20]。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義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21]。義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22]。義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處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23][24]

模板:TOClimit

國名來源

一般認為意大利 Italia 這個名稱是源自於希臘語化的奧斯坎語模板:Unicode,即擁有幼牛之地的意思[25](比较拉丁语vitulus“牛犊”,翁布里亚语vitlo“牛犊”)。“義大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根據當時一位叫安條克的歷史學家,Italia從前只有用來稱呼現在南義大利部分的地區,本指亞平寧半岛南部古布鲁蒂姆地區(拉丁文Bruttium,現在的卡拉布里亚),再不久,Italia已經可以視為義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義詞了,也可以適用於其他地區。希臘人逐漸使用“意大利”這個名稱來稱呼一個更廣大的地區,而在奧古斯都皇帝統治時期,義大利這個名詞的含義包括了整個亞平寧半岛[26]

歷史

史前時代至羅馬帝國

意大利的歷史,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在地中海地區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從義大利境內多地進行的考古活動得知本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約20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27]。義大利人文相當深厚,意國許多地區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例如拉丁姆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等。希臘人在前8至7世紀時曾在西西里島及意大利半島南部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所以這些古希臘人在意大利半島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稱為大希臘[28][29][30]。古羅馬從前8世紀時的一個小型農業社會逐漸發展成一個環繞地中海的龐大帝國。而古希臘文化也跟古羅馬文化逐漸融合為一體,並對現代的法律哲學政治藝術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古羅馬文化則從王制發展成共和國,最後成為獨裁政治。羅馬帝國則從2世紀後逐漸衰弱,最後在395年分裂成兩個部份: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及東方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後來因為哥德人的侵略而滅亡,造成義大利半島在接下來的十四個世紀都是分裂的狀態。而拜占庭帝國則繼續傳承古羅馬的文化。

中古時代

檔案:Iron Crown.JPG
倫巴第鐵王冠,第一頂意大利王冠

拜占庭帝國皇帝尤斯丁努安一世於6世紀從哥德人的手中短暫復興意大利半島後,一波新的日耳曼人倫巴底人從北方抵達義大利。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帝國的軍隊足以驅逐阿拉伯人神聖羅馬帝國教宗的勢力建立一個意大利王國。但是當時拜占庭帝國面忙於倫巴底人對亞平寧半島的入侵,控制的區域僅包括了北部拉文納總督區的狹長地帶,以及南意地區一些零星的城市。意大利在中古時代早期同時受到卡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勢力的影響,也成為了各個政治勢力角力的場域。

中古時代的意大利地區戰爭頻繁,直到19世紀都還無法成為統一國家。為了填補這些政治權力的真空,城市的人民試圖透過支持勢力堅強的君主來尋求和平,於是許多名門望族來主導政治的情況紛紛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佛羅倫萨梅第奇家族米蘭維斯孔蒂家族威尼斯的AlzFIw <a href="http://sruzozuxmibk.com/">sruzozuxmibk</a>, [url=http://pavkshzwfsdb.com/]pavkshzwfsdb[/url], [link=http://nolryrchvpgp.com/]nolryrchvpgp[/link], http://irwernvdkbwj.com/。

這個時期的意大利也因為開放商業活動而聞名於世。一些實際上實行寡頭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導商業活動的進行,雖然他們具有寬鬆的學術自由及藝術創作環境。意大利著名的四個海上共和國分別是阿馬爾菲共和國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

檔案:Zh Italy 1494 v2.png
現在的意大利地區在中古時代後期是由許多城邦及不同的獨立國家所構成的

威尼斯熱那亞是歐洲與亞洲之間重要的港市和金融業重鎮。威尼斯盛產玻璃和裝飾花邊。佛羅倫萨則是皮革、絲、羊毛、及珠寶中心。米蘭則出產優質武器和鎧甲。這些海上共和國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關連,並因此獲得政治利益及貿易機會,特別是佔領札達爾君士坦丁堡的資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文藝復興

義大利半島在中古時代後期分裂成許多意大利城邦那不勒斯王國佔據半島南部,佛羅倫萨共和國教宗國位在半島中部,熱內亞米蘭分別位在北部及西部,而東部則是威尼斯的勢力範圍。意大利在15世紀時是歐洲最進步的地區之一,文藝復興運動也發源於此。其中位在意大利中部佛羅倫斯則被認為是這次文化運動的中心,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喬萬尼·薄伽丘的文學作品及喬托·迪·邦多納的畫作舉世聞名。尼科利波焦·布拉喬利尼等學者的著作也包含許多歷史上重要的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西塞羅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與歐洲歷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帶來了許多政治、哲學、文學、文化、社會及宗教上的改革[31]

文藝復興這個名稱是因為它是代表埋藏在古代經典篇章中許多經典思想的「重生」。有些人認為,重生的來源是重新發現西方文明已經幾乎遺忘,但是仍然保存在寺院圖書館或強盛及富裕家族的私人圖書館的(例如美第奇家族)古代典籍。有些人則認是伊斯蘭教國家希臘文阿拉伯文被翻譯成拉丁文後傳入意大利,因此幫助意大利/歐洲文藝復興。不過,大部分的手稿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之前,不是已經出現在意大利半島就是已經從希臘傳入意大利(經由定期前往地中海東部的交易商,包括希臘在內),居住在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希臘人在1400年代遭受奧斯曼帝國威脅後進入義大利,特別是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後。這些拜占庭人逃離土耳其人的統治,有時帶著珍貴的手稿與自希臘與古羅馬所傳承下來的知識,在對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作出重要的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例如尼科利波焦·布拉喬利尼在圖書館內搜索柏拉圖西塞羅維特魯威的經典作品。古希臘與希臘化文明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和穆斯林科學家作品瀰漫整個基督教世界,提供歐洲學者新的研究材料。

檔案:Michelangelo's David 2015.jpg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雕塑,目前置放於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瘟疫黑死病仅在1348年的流行就使義大利的人口減少了1/3[32][33],意大利的城市從這次災難中復甦也促成經濟及貿易活動的興盛,並帶動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發展。意大利再次成為西方文化的中心,強烈影響其他歐洲國家與皇室,例如費拉拉埃斯特家族佛羅倫萨美第奇家族

佛羅倫斯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中心。許多藝術家,例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桑德羅·波提切利都在城市中進行創作[34]。佛羅倫斯的經濟蓬勃發展,並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資料,佛羅倫萨從14世紀至16世紀之間都是歐洲最大的城市,眾多的博物館、宮殿與教堂,例如彼提宮烏菲茲美術館被大英百科全書視為藝術品[35]

羅馬也是一個特別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城市。這個時期的改革大幅改變城市的面貌,例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聖母恸子像波吉亞寓所的壁畫。羅馬的輝煌在教宗尤利烏斯二世(1503至1513年)和他的後繼者利奧十世克勉七世美第奇家族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在這20年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中心之一。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老聖伯多祿大殿由米開朗基羅進行重新設計[36],他在羅馬成為意大利最有名的畫家,並創造法爾內西納別墅拉斐爾房間等壁畫與許多其他著名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也開始裝修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並為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墳墓創造著名的雕像摩西。羅馬失去了一部分宗教色彩,成為一個真正的文藝復興城市,並擁有大量的流行節慶、賽馬、政黨、陰謀和淫亂事件。羅馬興盛的經濟孕育出一些托斯卡納銀行家,包括拉斐爾的朋友與藝術贊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在拉斐爾去世之前,他還推動了第一次古代遺址的保存運動。


外國統治與啟蒙

亞平寧半島上的國家和公國在經過一個世紀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與權力制衡的分散狀態後,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開始一系列的侵略活動,並一直持續到16世紀,演變成法國及西班牙之間的競爭。西班牙最終以1559年卡托-康布雷齊和約獲得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聖座組成神聖同盟,並對於境內的反抗運動給予有系統的嚴厲鎮壓,導致在意大利,新教的存在遭到邊緣化。在西班牙帝國長期統治下,對意大利課徵重稅並干擾教廷的運作。

奧地利後來在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的規範下取代西班牙來主宰意大利,取得米蘭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啟蒙運動的思想,所以奧地利的統治比西班牙帝國較佳。義大利的北部地區直接由維也納來控制,獲得經濟成長動力並保持學術的蓬勃發展。意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蘭、羅馬、杜林、威尼斯、佛羅倫斯及那不勒斯成為知識份子討論與思考的沃土,一些意大利哲學家和文學人物當時十分活躍,如西萨尔·贝卡里亚模板:Le與利奧波德一世托斯卡納大公(或者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納大公國廢除了死刑和酷刑[37][38][39])。

檔案:Johan Zoffany - Tribuna of the Uffizi - Google Art Project.jpg
意大利是18世紀盛行的修業旅行一個重要目的地,許多外國文學家及藝術家都曾造訪這裡

1700年代的義大利是當時人們遊歷歐洲一個重要的站點,這個時期有許多外國人,主要來自英國的貴族,他們造訪法國、義大利和希臘並欣賞他們的藝術、文化以及紀念物。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在1748年被發現,羅馬的古代遺蹟也受到修復,許多著名人物例如歌德雪萊濟慈拜倫都曾周遊全義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羅馬也成為主要景點,那不勒斯、佛羅倫萨、杜林、西西里島吸引許多遊客,而米蘭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觀迎[40][41]。雪萊曾說過一句名言:「義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42]

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1796年至1815年)將民主主權法律國家等概念帶進義大利。鼠疫從14至17世紀之間多次出現,影響整個義大利[43]。義大利的最後一個大規模的疫情是發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44]。176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意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間有111年發生飢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豐收[45]。而意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間成長1/3,達到1,800萬[46]

  1.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quality-of-life index 模板:WebCite, Economist, 2005
  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HDI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3. J.P. Mallory and D.Q. Adams,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London: Fitzroy and Dearborn, 1997),24.
  4. Guillotining, M., History of Earliest Italy, trans. Ryle, M & Soper, K. in Jerome Lectures, Seventeenth Series, p.50
  5.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ch. 2. ISBN 978-0-306-46463-8.
  6. Luca Cerchiai, Lorena Jannelli, Fausto Longo, Lorena Janelli, 2004. The Greek Cities of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Getty Trust)ISBN 978-0-89236-751-1
  7. T. J. Dunbabin, 1948. The Western Greeks
  8. A. G. Woodhead, 1962. The Greeks in the West
  9. Stéphane Barry and Norbert Gualde, "The Biggest Epidemics of History" (La plus grande épidémie de l'histoire, in L'Histoire n°310, June 2006, pp.45–46
  10. "Plague 模板:Wayback". Brown.edu.
  11. "The savage wars of peace: England, Japan and the Malthusian trap 模板:Wayback". Alan Macfarlane (1997). p.64. ISBN 978-0-631-18117-0
  12. Italy - Reform and Enlightenment in the 18th century 模板:Wayback.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