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卷001

出自宅犬維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

本文

[1]黃帝者[2],少典之子[3],姓公孫,名曰軒轅[4]。生而神靈,弱而能言[5],幼而徇齊[6],長而敦敏,成而聰明。[7]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8]。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9],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10]。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11],治五氣[12],蓺五種[13],撫萬民,度四方[14],教熊羆貔貅貙虎[15],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16]。三戰,然後得其志[17]。蚩尤作亂,不用帝命[18]。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19],遂禽殺蚩尤[20]。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21],披山通道[22],未嘗甯居。

東至於海,登丸山[23],及岱宗[24]。西至於空桐[25],登雞頭[26]。南至於江,登熊、湘[27]。北逐葷粥[28],合符釜山[29],而邑于涿鹿之阿[30]。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31]。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32]。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33]。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34]。獲寶鼎,迎日推筴[35]。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36]以治民。順天地之紀[37],幽明之占[38],死生之說[39],存亡之難[40]。時播百穀草木[41],淳化鳥獸蟲蛾[42],旁羅日月星辰水波[43]土石金玉[44],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45]。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46]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47]

黃帝居軒轅之丘[48],而娶於西陵之女[49],是為嫘祖[50]。嫘祖為黃帝正妃[51],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52],青陽降居江水[53];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54]。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55]。黃帝崩[56],葬橋山[57]。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穀。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穀。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硃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於山川,辯於群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瑞。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則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硃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昚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禦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硃,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于四嶽,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嶽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饑,汝后稷播時百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為朕虞。益拜稽首,讓于諸臣硃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硃虎、熊羆為佐。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近眾功咸興。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註釋

  1. 【集解】凡是徐氏義,稱徐姓名以別之。餘者悉是駰注解,并集眾家義。
    【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
    【正義】鄭玄注中候刔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繫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事,繫之年月,名之曰紀;第者,次序之目;一者,舉數之由:故曰五帝本紀第一。禮云:「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正義云:「左陽,故記動。右陰,故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案:春秋時置左右史,故云史記也。
  2. 【集解】徐廣曰:「號有熊。」
    【索隱】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猶神農火德王而稱炎帝然也。此以黃帝為五帝之首,蓋依大戴禮五帝德。又譙周、宋均亦以為然。而孔安國、皇甫謐帝王代紀及孫氏注系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唐、虞為五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號軒轅氏。皇甫謐云:「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又據左傳,亦號帝鴻氏也。
    【正義】輿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案: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封泰山,禪亭亭。亭亭在牟陰。
  3. 【集解】譙周曰:「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閒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後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案:秦本紀云「顓頊氏之裔孫曰女脩,吞鳥之卵而生大業,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传少典氏後代之子孫,賈逵亦謂然,故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亦謂其後代子孫而稱為子是也。譙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騎常侍徵,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說也。皇甫謐字士安,晉人,號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紀也。
  4. 【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
  5. 【索隱】弱謂幼弱時也。蓋未合能言之時而黃帝传言,所以為神異也。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
    【正義】言神異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書云「人惟萬物之靈」,故謂之神靈也。
  6. 【集解】徐廣曰:「墨子『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駰案:徇,疾;齊,速也。言聖德幼而疾速也。
    【索隱】斯文未是。今案:徇,齊,皆德也。書曰「聰明齊聖」,左傳曰「子雖齊聖」,謂聖德齊肅也。又案: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叡,慧,皆智也。太史公採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濬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濬」,濬,深也,義亦並通。爾雅「齊」「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多聞而齊給」。鄭注云「齊,疾也」。今裴氏注云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濬雖異字,而音同也。又爾雅曰「宣,徇,遍也。濬,通也」。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言黃帝幼而才智周璤,且辯給也。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五」,非是。案:謂年老踰五十不聰明,何得云「十五」?
  7. 【正義】成謂二十冠,成人也。聰明,聞見明辯也。此以上至「軒轅」,皆大戴禮文。
  8. 【集解】皇甫謐曰:「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農,故號曰神農。」
    【索隱】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謂「參盧」,皇甫謐所云「帝榆罔」是也。
    【正義】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列山氏。」括地志云:「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9. 【索隱】謂用干戈以征諸侯之不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訓直,以征諸侯之不直者。
  10. 【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瓚曰:「孔子三朝紀曰『蚩尤,庶人之貪者』。」
    【索隱】案:此紀云「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則蚩尤非為天子也。又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蓋諸侯號也。劉向別錄云「孔子見魯哀公問政,比三朝,退而為此記,故曰三朝。凡七篇,並入大戴記」。今此注見用兵篇也。
    【正義】龍魚河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山海經云:「黃帝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以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殺蚩尤。」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
  11. 【正義】振,整也。
  12. 【集解】王肅曰:「五行之氣。」
    【索隱】謂春甲乙木氣,夏丙丁火氣之屬,是五氣也。
  13. 【集解】駰案:蓺,樹也。詩云「蓺之荏菽」。周禮曰「榖宜五種」。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索隱】藝,種也,樹也。五種即五穀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見詩大雅生民之篇。爾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鄭氏曰「豆之大者」是也。
    【正義】蓺音魚曳反。種音腫。
  14. 【集解】王肅曰:「度四方而安撫之。」
    【正義】度音徒洛反。
  15. 【索隱】書云「如虎如貔」,爾雅云「貔,白狐」,禮曰「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是也。爾雅又曰「貙獌似貍」。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周禮有服不氏,掌教擾猛獸。即古服牛乘馬,亦其類也。
    【正義】熊音雄。羆音碑。膍音毗。貅音休。貙音丑于反。羆如熊,黃白色。郭璞云:「貔,執夷,虎屬也。」案:言教士卒習戰,以猛獸之名名之,用威敵也。
  16. 【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謐曰:「在上谷。」
    【正義】阪音白板反。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晉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案:阪泉之野則平野之地也。
  17. 【正義】謂黃帝克炎帝之後。
  18. 【正義】言蚩尤不用黃帝之命也。
  19. 【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谷。」
    【索隱】或作「濁鹿」,古今字異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縣,然則服虔云「在涿郡」者,誤也。
  20. 【集解】皇覽曰:「蚩尤僴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僴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僴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
    【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使應龍殺蚩尤于凶黎之谷」。或曰,黃帝斬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轡之野。」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僴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故日皇覽。是魏人王象、繆襲等所撰也。
  21. 【正義】平服者即去之。
  22. 【集解】徐廣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蓋當音詖,陂者旁其邊之謂也。披語誠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
    【索隱】披音如字,謂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徐廣音詖,恐稍紆也。
  23. 【集解】徐廣曰:「丸,一作『凡』。」駰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虛縣。
    【索隱】注「丸,一作『凡』」,凡音扶嚴反。
    【正義】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界朱虛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紈。守節案:地志唯有凡山,蓋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諸處字誤,或「丸」或「凡」也。漢書郊祀志云「禪丸山」,顏師古云「在朱虛」,亦與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24. 【正義】泰山,東岳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也。
  25. 【集解】應劭曰:「山名。」韋昭曰:「在隴右。」
  26. 【索隱】山名也。後漢王孟塞雞頭道,在隴西。一曰崆峒山之別名。
    【正義】括地志云:「空桐山在肅州福祿縣東南六十里。抱朴子內篇云『黃帝西見中黃子,受九品之方,過空桐,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禹貢涇水所出。輿地志云或即雞頭山也。酈元云蓋大隴山異名也。莊子云廣成子學道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蓋在此。」案:二處崆峒皆云黃帝登之,未詳孰是。
  27. 【集解】封禪書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長沙益陽縣。
    【正義】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縣西十里,齊桓公登之以望江漢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28. 【集解】匈奴傳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
    【索隱】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
    【正義】葷音薰。粥音育。
  29. 【索隱】合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於釜山,猶禹會諸侯於塗山然也。又案: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云「東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如堯時有赤雲之祥之類。蓋黃帝黃雲之瑞,故曰「合符應於釜山」也。
    【正義】括地志云:「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三里,山上有舜廟。」
  30. 【正義】廣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見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黃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31. 【正義】環繞軍兵為營以自衛,若轅門即其遺象。
  32. 【集解】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張晏曰:「黃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
  33. 【正義】監,上監去聲,下監平聲。若周邵分陝也。
  34. 【集解】徐廣曰:「多,一作『朋』。」
    【索隱】與音羊汝反。與猶許也。言萬國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禪祭祀之事,自古以來帝皇之中,推許黃帝以為多。多猶大也。
  35. 【集解】晉灼曰:「策,數也,迎數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索隱】封禪書曰「黃帝得寶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則神策者,神蓍也。黃帝得蓍以推筭曆數,於是逆知節氣日辰之將來,故曰推策迎日也。
    【正義】筴音策。迎,逆也。黃帝受神筴,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曆是也。
  36. 【集解】鄭玄曰:「風后,黃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大鴻,見封禪書。
    【正義】舉,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戝。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戝,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藝文志云:「風后兵法十三篇,圖二卷,孤虛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鄭玄云:「風后,黃帝之三公也。」案:黃帝仰天地置列侯衆官,以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也。封禪書云「鬼臾區號大鴻,黃帝大臣也。死葬雍,故鴻僴是」。藝文志云「鬼容區兵法三篇」也。
  37. 【正義】言黃帝順天地陰陽四時之紀也。
  38. 【正義】幽,陰;明,陽也。占,數也。言陰陽五行,黃帝占數而知之。此文見大戴禮。
  39. 【集解】徐廣曰:「一云『幽明之數,合死生之說』。」
    【正義】說謂儀制也。民之生死。此謂作儀制禮則之說。
  40. 【索隱】存亡猶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難猶說也。凡事是非未盡,假以往來之詞,則曰難。又上文有「死生之說」,故此云「存亡之難」,所以韓非著書有說林、說難也。
    【正義】難音乃憚反。存亡猶生死也。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41. 【集解】王肅曰:「時,是也。」
    【索隱】為一句。
    【正義】言順四時之所宜而布種百穀草木也。
  42. 【索隱】為一句。蛾音牛綺反。一作「豸」。言淳化廣被及之。
    【正義】蛾音魚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蟻,蚍蜉也。爾雅曰:「有足曰蟲,無足曰豸。」
  43. 【集解】徐廣曰:「一作『沃』。」
  44. 【索隱】旁,非一方。羅,廣布也。今案:大戴禮作「歷離」。離即羅也。言帝德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謂日月揚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廣被也。
    【正義】旁羅猶遍布也。日月,陰陽時節也。星,二十八宿也。辰,日月所會也。水波,瀾漪也。言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
  45. 【正義】節,時節也。水,陂障決洩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黃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大戴禮云「宰我問於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46. 【索隱】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螾音引。
    【正義】螾音以刃反。
  47. 【索隱】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國語胥臣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玄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48. 【集解】皇甫謐曰:「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曰『在窮山之際,西射之南』。」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49. 【正義】西陵,國名也。
  50. 【集解】徐廣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
    【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
    【正義】一作「痫」。
  51. 【索隱】案:黃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國語夷鼓、蒼林是二人。又案:漢書古今人表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不得如謐所說。太史公乃據大戴禮,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陽也。皇甫謐以青陽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見異也。
  52. 【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衅,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衅五帝不數之也。」
  53. 【正義】括地志云:「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里。應劭云古江國也。地理志亦云安陽古江國也。」
  54. 【索隱】降,下也。言帝子為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南過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55. 【正義】華陽國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娶蜀山氏,後子孫因封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母曰昌僕,亦謂之女樞。」河圖云:「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56. 【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
    【索隱】案:大戴禮「宰我問孔子曰:『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
    【正義】列仙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戝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57. 【集解】皇覽曰:「黃帝僴在上郡橋山。」
    【索隱】地理志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僴也。
    【正義】括地志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陽周縣橋山南有黃帝僴。」案:陽周,隋改為羅川。爾雅云山銳而高曰橋也。」